生命科學的許多研究領域都依賴于動物實驗。但是如果在動物實驗中忽略一些細節,則可能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有時候還會引起嚴重的后果。從事動物實驗的工作人員充分認識動物實驗生物安全防護的重要性,提高動物實驗生物安全防護意識,可減少或盡可能杜絕實驗過程中的自身感染、環境污染以及實驗室感染等事件發生。
動物實驗安全防護一般分為實驗前、實驗中以及實驗后三個階段。
實驗前:基本防護
實驗人員在操作時容易被血液/體液污染或被器械、針頭刺傷,存在安全隱患,所以在實驗前應做好最基本的防護:穿戴好必要的防護器具,如手套、口罩、帽子、鞋套和工作服,必要時穿上膠靴和戴上護目鏡(或面屏)。
不同級別的環境對著裝的要求不同:
•普通環境穿實驗服,戴口罩、帽子和手套。
•抓取和保定大動物如兔、犬、猴等,需要戴圍裙和長袖橡膠手套,以免被動物抓傷或咬傷。
• 進入屏障環境穿無菌隔離服,戴口罩、帽子和手套,更換清潔拖鞋。
實驗中:意外事故防護
動物實驗常見意外事故的類型:
(1)實驗者刺傷或切割傷:刺傷常發生在麻醉、給藥、采樣等過程;切割傷常發生于手術、解剖等過程。
(2)實驗者被動物抓咬傷:常發生于采血、麻醉、體溫測定等過程。
(3)動物逃逸:常發生于保定、麻醉、墊料更換等過程。
針刺傷、切割傷、抓咬傷處理:
雖然實驗動物屬于清潔級動物,飼養環境也屬于SPF級,但是一旦被實驗動物咬到,仍需要正確的處理方法,避免因其他病菌引起感染:
(1)立即終止實驗,將實驗動物放回籠具中。
(2)馬上處理傷口。
①如果輕度咬傷,無出血或出血量較少時,盡快用清水、肥皂水反復沖洗受傷部位,盡量去除動物口腔內的液體,并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皮膚或傷口局部。
②如果有出血,需用手擠壓傷口,使血液流出,并用流動水反復沖洗傷口1-2分鐘。然后用碘伏或75%酒精充分消毒皮膚或傷口局部,對傷口用紗布或創可貼進行包扎止血。必要時可以考慮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和使用抗生素以防止其他病菌感染(常用鼠疫、出血熱和破傷風三聯疫苗)。傷口較大,出血較多時,應送醫院進行治療。
③詳細了解該批動物的來源和疫苗接種情況,視咬傷程度決定是否應注射狂犬疫苗、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
(3)做好相關記錄:填寫實驗意外事故記錄表,包括傷者姓名、受傷時間、地點、傷口性質、有無出血等信息。發生動物咬傷時,應詳細記錄傷人動物的種類、動物來源、動物級別、實驗目的或名稱以及使用的試劑等。
動物逃逸處理:
(1)立即停止實驗,捕捉動物。在未抓獲逃逸動物前,實驗人員不得離開動物實驗室,避免動物逃出實驗室進入公共區域。
(2)小型嚙齒類動物在實驗前發生逃逸,應立即用長柄鑷子,快速、穩準夾住動物尾根部,捕獲動物后放入籠具中,待動物情緒穩定后再行實驗;如果動物逃逸迅速、難以使用鑷子抓取時,可使用專用的動物捕捉網進行捕獲。
(3)在實驗過程中發生動物逃逸,應對動物逃逸路線及動物噴濺出的血液、分泌物進行擦拭消毒,并組織二次消殺。
(4)嚙齒類小動物逃逸經常發生,一般情況下,捕獲動物后可以繼續實驗,但僅限于實驗室內;當動物逃出實驗室后,即使捕獲動物,原則上不宜再繼續使用。
做好預防工作,防患于未然
(1)熟練掌握操作技術(如抓取、保定、灌胃、注射、采血、麻醉、處死等),動物抓取時,需采用專用抓取工具、防護用具,避免被動物抓傷、咬傷、撓傷,導致感染。
(2)使用合適的動物固定器。
(3)確保動物充分麻醉后再行操作。
(4)動物實驗操作中,應將飼養籠盒放置在超凈工作臺中操作,保障實驗動物在飼養及操作過程中均處在屏障環境中,防止動物性氣溶膠擴散。
(5)動物實驗時盡量做到動作輕柔,從而減少氣溶膠的產生。
(6)實驗室配備急救箱并含下列物品:脫脂棉、紗布、創可貼、75%酒精、碘伏、雙氧水、抗生素等。
試驗后:廢棄物處理
動物試驗過程中會產生很多廢棄物,包括廢液、固體廢料、動物尸體等。處理方法有化學方法和物理方法兩種,化學方法即用化學試劑進行消毒處理,物理方法常采用高溫滅菌和焚燒等手段。各類廢棄物應分類存放,用恰當的消毒方式及時處理。例如實驗動物尸體須用專用塑料袋包裝、消毒后存入冰柜冷凍,專人管理,并定期由持有動物尸體和廢棄物處置許可證的機構運走,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
施啟樂動物實驗室
施啟樂動物實驗室清洗系列,包括柜式籠盒清洗機、隧道式籠盒清洗機、揭蓋式飲水瓶清洗機、墊料傾倒臺等產品,可幫助各類動物實驗室實現高效潔凈。
用于動物實驗室籠盒、盒蓋、飲水瓶、金屬網架等器皿的清洗。
• 大清洗量,每次可清洗40個小鼠籠,144個飲水瓶。
• 清洗支架可調節,適用不同尺寸和形狀的籠具清洗。
• 采用省水和隔熱保溫設計,低能耗,低運行成本。
• 德國進口清洗泵,流量大,性能穩定??茖W的噴淋臂設計,無清洗死角。
• 搭載先進清洗技術,實現全自動化高效清洗,4-6分鐘可完成一趟清洗。